全媒體記者 唐忠明 通訊員 胡迪輝
在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劉菲是學生們眼中耐心細致的“解剖學小可愛”,也是同事們心中堅韌不拔的“堅守者”。作為全校解剖學教研室唯一堅守14年的女教師,她在福爾馬林的氣息中執起手術刀,將冰冷的解剖臺化作醫學人文的啟蒙地,她以仁心化育,初心堅守,匠心筑夢,踐行著一名新時代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和擔當。
醫學是最富人文關懷和人性溫暖的科學。醫學教育承載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而人體解剖學正是這份誓言的起點。作為一名人體解剖學老師,劉菲的課堂從不局限于書本。冰冷的解剖臺、鋒利的手術刀、浸泡在福爾馬林中的標本……這些常人避之不及的“教具”,卻是她傳遞醫學真諦的媒介。
在大多數學生眼中,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冷冰冰的專業課,而劉菲卻讓這門課有了溫情。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離不開被尊稱為“大體老師”的人體標本,新生的第一堂解剖課,她總要帶領學生向大體老師默哀致敬,并告訴他們:“大體老師們用軀體為醫學鋪就階梯;而我們,唯有以醫者仁心回饋生命。”引導學生敬畏生命,用莊重的儀式感喚醒醫學生的職業初心。這種“解剖課上的生命教育”,讓原本冰冷的課程充滿了人文關懷。有學生在課程總結中寫道:“劉老師的解剖課讓我明白醫學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對生命的敬畏與守護。”
在福爾馬林彌漫的實驗室,在許多人都敬而遠之的特殊教學崗位,劉菲一守就是14年。刺激性氣體常讓師生淚流滿面,她卻笑稱這是“沉浸式教學”。 作為教研室唯一的女老師,她不僅需要克服生理上的不適,更要平衡家庭與事業的雙重壓力。作為警嫂,她在丈夫外派期間獨自平衡家庭與事業,教案里夾著的孩子退燒貼成了特殊書簽。面對致癌風險的擔憂,她淡然道:“總要有人為醫學傳承站好這班崗。”
在科研的道路上,劉菲也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從院級課程建設到國家級資源庫課程建設,從參與者到項目主持人,劉菲迅速成長起來。她作為主持人帶領團隊將組胚、解剖、生理、病理等醫學基礎課程整合為《基礎醫學概論》,搭建起跨學科的知識樹;在教育部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資源庫子項目《老年人生理結構與機能》課程建設中,她負責解剖學模塊的資源建設,多次赴北京學習交流,將前沿理念融入課程。2024年,作為課程實施報告匯報人,與團隊成員一起入圍楚怡杯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教學能力比賽現場決賽,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
三尺解剖臺前,這位九三學社社員以14年光陰詮釋了師者匠心。當問及堅守的動力,她撫摸著泛黃的解剖圖譜:“看著學生從顫抖執刀到精準落刀,就是最美的教育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