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采集完成,繼續向前探測……”7月3日上午,洞庭湖畔熱浪翻涌,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明攀博士團隊正操縱著車載堤防險情隱患快速探測成套技術裝備,對錢糧湖垸華容河萬庾段大堤進行“體檢”。這是我市汛期首次運用車載探測裝備開展堤防安全實戰檢測。
檢測現場,設備有序運行,技術人員操作著形似“CT機”的探地雷達和瞬變電磁儀在大地上巡檢,大堤內部結構的信息數據馬上在屏幕上分層顯現。
這套“車載堤防險情隱患快速探測成套技術裝備”由國家應急管理部揭榜攻關,南京水科院牽頭聯合相關單位共同研發,獲評2024年度水利先進實用技術,首次實現了“檢測——分析——預警”全流程車載化,就像一個移動的“堤防急診室”。
“裝備搭載的探地雷達和瞬變電磁儀,分別能檢測到地下10米和40米處的風險隱患……”明博士介紹,成套裝備可以搭載熱成像儀、探地雷達、激光雷達、瞬變電磁儀等探測設備,可針對堤防內部的空洞、蟻穴、管涌通道、局部不密實、堤坡變形等隱患,實現堤防變形和相關參數自動采集。
“我們開展的無損檢測就像給堤壩做‘CT’,1分鐘可完成百米堤防風險預報,能快速探明土質不均勻、局部不密實、高含水率土體等險情隱患。”現場技術人員介紹,通過移動數據采集,融入車輛方艙進行現地處理,第一時間就能給出堤防的風險研判,大大提高了汛期查險效率。
我市濱江臨湖,擁有湖南省163公里長江岸線和50%的洞庭湖水域面積,一線防洪大堤長達1068公里,防洪任務艱巨。為進一步提升堤防本質安全水平,去年汛后,市水利部門已委托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完成440公里一線大堤的“枯水期體檢”,投入3億元對58.2公里高風險堤段實施防滲墻加固。截至5月底,工程已全面完工,進一步提升岳陽市洞庭湖區堤防防洪能力。
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7月中旬,車載探測裝備將全面完成華容等7個重點區域檢測,我市還將積極探索推動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等技術在堤防“體檢”上的應用,逐步建立健全“步行查,物探設備查,衛星遙感查”的一線防洪大堤體檢機制,打造空天地一體化智能監測網,構建起智慧防汛體系,為堤防本質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