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日報7月9日訊(彭展 ) 這是一場跨越28年的生命回響。
7月6日(星期天)清晨6點,利用從湖南岳陽到北京參加中國石化第九屆“感動石化”人物頒獎活動的間隙,曾北岳身穿“石化藍”工裝,按提前一天的預約,從住地騎小紅車近7公里,到位于海淀區北三環中路37號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排隊在1號機采室捐獻兩個治療量的血小板。
“這次我第263次無償獻血,距離我第一次在北京軍營獻血,已過去整整28年。”曾北岳說,“今天這張北京市獻血辦公室頒發的無償獻血證,是我退役后首次重返北京的見面禮。”
曾北岳是湖南石化橡膠部SIS裝置前崗技能操作人員,今年46歲,黨齡25年。從1997年12月至今,曾北岳已連續28年堅持無償獻血,總量逾16.7萬毫升,相當于32個成年人全身血量的總和。這組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曾北岳在北京當兵時所在的連隊前身是“張思德警衛班”。受張思德無私奉獻精神影響,曾北岳將“為人民服務做公益”奉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1997年12月,曾北岳在部隊第一次無償捐獻400毫升全血。從那以后,曾北岳開始獻血。1998年,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曾北岳堅持連續獻全血15年。2013年7月,他得知獻血小板的人數較少,而捐獻血小板間隔時間較短。于是,他改獻血小板,獻血頻次從一年兩次增加到每月兩次。
多年來,每次獻血,曾北岳都身穿“石化藍”工裝,胸前佩戴一枚黨員徽章。作為一名資深的無償獻血志愿者,曾北岳注重勞逸結合,深知飲食情況對血液質量影響很大,一直堅持有規律飲食,形成飯菜清淡的“養血”習慣。
2020年6月27日,新冠疫情肆虐之際,曾北岳利用工余時間,自費坐高鐵到長沙,第一次在湘雅附二醫院無償捐獻兩個治療量的機采血小板,并憑獻血證在湖南省人民醫院進行互助登記。
“當時我小學同學的母親突發重癥胰腺炎,生命垂危,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做手術時急需大量血液,但醫院缺血。我同學全家沒有一個人滿足可獻血條件,情急之下,他向我提出互助獻血。”曾北岳說。
“我不想讓家人擔心,就找了個要外出學習的理由,一早坐高鐵到長沙,上午獻完血后直接回單位休息幾個小時,然后上晚班,既完成了互助任務,也沒有耽誤工作。”曾北岳接著講述。
2023年1月24日,大年初三。曾北岳在鄉下老家陪父母過春節,突然接到岳陽市中心血站的求助電話:醫療用血嚴重告急!他當即搭乘客車趕了115公里路回到市區,捐獻了400毫升成分血。
有些親朋好友擔心曾北岳獻血頻次高會影響身體,他就堅持鍛煉、強身健體,回應大家的關愛。“我用親身經歷打破大家對獻血的誤解,既讓自己擁有了健康,又能救助更多人的生命”。
“一人獻血百次,不如百人獻血一次。”曾北岳既是無償獻血志愿者,也是中華骨髓庫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和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他不僅自己獻血助人,還加入無償獻血服務大隊,積極向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宣講無償獻血的好處,帶動200多人加入無償獻血隊伍。
曾北岳熱愛跑步,多次參加馬拉松賽事。2021年底,為了進一步擴大無償獻血的影響,經中國紅十字會批準,他牽頭在岳陽地區成立“熱血跑團”,帶動跑團成員“為愛奔跑”,讓跑步運動更有意義。
平凡的曾北岳,慢慢成為身邊人的榜樣。近年來,曾北岳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公司道德標兵,連續11年被評為岳陽市無償獻血先進個人,4次獲湖南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和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23年被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聯合授予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終身榮譽獎。7月8日,曾北岳入選中國石化第九屆“感動石化”人物,受到表彰。
在曾北岳家里,一摞摞的獻血證和榮譽證書被他精心地收藏在柜子里。當有人問他為什么能堅持20多年無償獻血時,他說:“我只是堅持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為他人點亮生命之光,我覺得很有意義。”
上班時間愛崗敬業履職盡責,業余時間樂于助人無私奉獻。曾北岳的言傳身教深深影響著兩個女兒。得知父親入選“感動石化”人物,他的大女兒曾熙妍在短信中寫道:“小時候總是抓不住爸爸的身影,他永遠在做志愿的路上,說好的出游總變成小區散步,連聊天時他都在惦記活動安排,直到發現他抽屜里泛黃的獻血證,才明白那些‘下次’背后,是28年如一日對陌生人承諾。這些年他用行動教會我們,平凡人也能成為照亮他人的光。”
圖為曾北岳7月6日在北京無償獻血(捐獻兩個治療量的血小板)。曾北岳供圖